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Fintech > 普惠金融 > 陈殿左:互联网金融是农村普惠的东风

陈殿左:互联网金融是农村普惠的东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7月07日14:28分类:普惠金融

核心提示: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农民从单一的贷款业务需求,向保险、理财、支付等综合金融业务需求转变。

“截止到今年5月底,中和农信服务的有效客户数达36万人,农村一线信贷员1600多人,也就是平均一个信贷员要维护200多个客户,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农村,如果没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这是很难想象的”。中和农信副总经理陈殿左表示。

中和农信是一家专注农村草根金融的社会企业,一直致力于在农村通过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服务,帮助那些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激情的中低收入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尊严地摆脱贫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和农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积极探索,力求通过互联网和IT信息技术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陈殿左表示,中和农信的互联网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T技术支撑,第二阶段是大数据风控,第三阶段是金融衍生服务。当前,中和农信已经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属于走在第二步,尝试第三步的时候了。

IT技术成为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撑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要想为更多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IT技术无疑是最有效的支撑手段。通过几年的积累,当前中和农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协议仍需要打印让客户签字)和自动化(身份证和银行卡的自动识别,网银流水的自动解析、征信报告的数据解析与评分等)。信贷员接到客户借款申请以后,拿着手机即可完成所有贷款申请的工作,后台人员通过手机获得信贷员提交的客户借款申请,用手机APP完成审批和核查工作,将协议打印出来,后台人员和信贷员一起到客户家完成签约工作,现场将签约信息(协议和现场放款照片等)上传云端,经过总部风险审核后,贷款即自动打到客户账户并通过短信通知客户,最快可实现农民当天申请,贷款当天到账。正是依靠IT系统,中和农信管理着18个省,180多个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实现月均放款额近5亿元。

大数据风控有效降低农村信贷风险

传统金融机构认为,农村地区缺少担保措施,信息高度不对称,造成了农村贷款风险过大,同时,由于农民信息采集难度大、信息维度少的客观条件,致使大数据风控只是空中楼阁。中和农信20年小额信贷业务,累计为140多万人提供了贷款,由于一直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贷款业务和客户管理,所以累积了大量的借款农户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信贷员接触客户所获得的大量软信息和贷款行为数据,2014年,中和农信小额贷款APP的推出,让每个信贷员使用APP操作贷款业务,又产生了大量的图像与定时定位数据。中和农信正结合多年的信贷经验与数据内容,积极探索大数据风控建模,提高对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对风险进行准确计量而实现差别定价,从而降低农村信贷风险,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让农户平等享受金融服务

如果说10年前,让农户购买一台电脑来接触互联网是天方夜谭,那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让农户成为网民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中和农信多年深耕农村市场,发现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农民从单一的贷款业务需求,向保险、理财、支付等综合金融业务需求转变。2015年,中和农信面向农村市场的公益理财平台“乡信”正式上线,2016年,小额互助服务平台“乡助”登陆手机端,通过低额的保证金,为农户提供个性化保障服务。中和农信多领域的金融服务尝试,首先源于20年,140多万用户的信息积累,同时也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突破了小额支付,用户管理的难题,从而让广大农户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中和农信在互联网方面,除了自身尝试探索,还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在今年6月,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正式合作,未来双方将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如果说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是大海,那么中和农信就是行驶其中的一艘大船,一开就行驶了20年,如果说坚守农村市场是船帆,那么互联网就是东风,相信我们会走的越来越快,陈殿左最后指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