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 > 支付 > 工行“进军”二维码支付 非接触支付市场再掀波澜

工行“进军”二维码支付 非接触支付市场再掀波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7月18日08:25分类:支付

核心提示:15日,工行高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在业务创新上一直求稳的商业银行发力“进军”二维码支付,势必掀起移动支付领域新一轮竞争,也从侧面印证了二维码支付监管放开已“箭在弦上”。

新华社记者吴雨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扫一扫”“挥一挥”等非接触支付方式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15日,工行高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在业务创新上一直求稳的商业银行发力“进军”二维码支付,势必掀起移动支付领域新一轮竞争,也从侧面印证了二维码支付监管放开已“箭在弦上”。

时下,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扫码支付抢占了不少线下收单市场,这迫使银行在支付领域不敢放慢创新步伐。

2015年末,银联联手近20家银行推出“云闪付”,打破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包括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已支持二维码转账。以1.15亿张信用卡领跑全球的工行推出二维码产品,更为“银行系”移动支付增添了一股强劲力量。

“当今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工行必须因时而变、因需而变,走在支付产业前沿。”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工行正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新技术,推动支付业务从线下走向线上,从有形步入无形,从有界迈向跨界。

其实,推动二维码支付迅速发展不能只依靠竞争,在监管机构看来安全性才是二维码支付发展的关键。

几年前,二维码支付刚刚兴起之时,不少业内人士对其安全性表示出担忧:二维码没有防伪功能,不法之徒会将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通过二维码植入消费者手机,借机盗取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

而这只是表面乱象,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二维码支付这种全新支付模式,没有统一技术安全标准,也没有具有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的扫码支付,在2014年3月被监管机构叫停。

这使得一度“春机盎然”的扫码支付急转入冬,但扫码支付并未真正销声匿迹,反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积极布局线下二维码“被扫”模式,由商户扫客户二维码进行支付,取得了快速增长。

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一直密切关注着扫码支付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网络支付领域的风险得到进一步规范。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分类管理等要求,大大加强了支付账户的安全性。

在一系列政策铺垫后,近期关于扫码支付的政策风口或有所松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于日前组织专家研讨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扫码支付的市场空间广阔,尽管标准还未出台,但这并未影响各家机构探索的步伐。”工行牡丹卡中心总裁栾建胜介绍,此次工商银行通过通信平台“融e联”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并且特别突出了安全性。

“工行首度采用令牌技术对消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解决了交易信息在传输中被截留的问题,以保护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让客户的扫码支付享受'银行级’的安全服务。”栾建胜说。

专家表示,对于扫码支付,不少银行已蓄势待发,只待监管部门的标准正式出台。在扫码支付的背后,不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体量巨大的实体商铺,掌握这些商铺交易流水,可以转化为信用数据,对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意义重大。

正如易会满介绍的那样,商业银行将以二维码支付为纽带,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提供信贷融资、存款理财、电子银行等全面金融服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