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 > 在线理财 > 智能投顾何以不被支持

智能投顾何以不被支持

上海证券报2016年08月24日08:38分类:在线理财

核心提示:在遵循金融产品管理和运作逻辑,形成理性投资文化的基础上,将智能投顾作为理财的技术手段和支撑,方能形成积极健康的理财文化。因此,笔者以为,这也应该是未来智能投顾的发展方向。

兰 波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透露,针对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Robo-Advisor)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监会将依法予以查处。火得不得了的“智能投顾”热度随之有所下降,之前推出智能投顾产品的部分平台也已将产品下架。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指虚拟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客户自身的理财需求,通过搭建数据模型的大数据分析,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其核心是将理财顾问的“经验判断”模式升级为“算法判断”,提高理财顾问过程的效率。只是将这种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基金等销售领域,尽管满足了投资者对理财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对降低理财产品投资风险有积极作用,但其所隐含的智能投顾服务风险,却也万不能忽略。

其一,智能投顾应对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措施不足。尽管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证券产品,来降低集中持有一种类型证券产品,降低了集中投资风险,但由于不同投资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一旦遇到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时,智能投顾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风险。而智能投顾自身的风险,关键是开发机构和运作组织的风险,这也正是技术的局限。一旦形成理财惯性,反而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影响投资者理财积极性。

其二,智能投顾将使投资者的投资视野束缚到技术手段的运用上。投资者的理财活动,看似是金融产品的选择和资产组合配置,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只依赖技术手段,尤其运用计算机的理财动态组合,还是没有走出由于技术控制的资本内循环,无法将市场闲置资金配置到有需求的实体经济项目中,无法避免理财资金自娱自乐脱实向虚的情形,这显然不利于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撑财富增长。更何况,计算机所提供的智能服务,资格审定目前还是盲区,智能程度有限,推广起来将面临极大困难。而信息披露不足,难以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一些企业以智能投顾为幌子,暗中操作资金池,暗藏滥用资金隐患。

其三,智能投顾会掩盖真实的投资顾问人员能力和水平。按适当性管理原则,应将合适的金融证券产品营销给适合的投资者,但眼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相当稀缺,智能投顾运行缺乏多元化人才的密切协作。同时,智能投顾只能解决资金分散的问题,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市场调研,尤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问题。反而会因为智能投顾运用而淡化投资顾问的调研能力和投资专业水平,不利基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智能投顾业务完全由计算机操控,其风险控制手段容易固化,尤其容易形成机械化的操作模式,束缚和限制投资者的理财思维。

诚然,智能投顾在各类理财尤其基金投资中的应用,本是为了弥补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但改变证券市场运行格局,推动投资者理财环境改变,技术手段只是辅助性的,只有从大力推动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交易制度建设,培育证券市场的投资文化,为各类证券投资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持投资者理财的合法权益,全力避免投资者陷入理财误区,才能真正促进理财水平的提升,并促使其稳健发展。

对当下的我国资本市场而言,毫无疑问,改进证券市场制度环境,远比大力推动智能投顾更为迫切。证券市场是个博弈市场,更是资产配置市场。在推动智能投顾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市场环境,尤其是资产组合品种的财务积累条件和背景,忽略了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就会给证券投资尤其基金产品埋下许多隐患。或许,这就是监管层的担心所在。

由此看来,证券市场只有加快改革,尤其通过丰富金融衍生产品工具,不断改变和调整现有单一做多的证券市场定价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证券市场,培育积极的投资博弈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理财产品营销体系。另外,证券市场的投资顾问业务,还应把以分享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盈利,倡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作为智能投顾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等资产配置的基础。在遵循金融产品管理和运作逻辑,形成理性投资文化的基础上,将智能投顾作为理财的技术手段和支撑,方能形成积极健康的理财文化。因此,笔者以为,这也应该是未来智能投顾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与分析人士)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