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涛:金融业未来一两年或出现大规模区块链应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1月07日16:40分类:区块链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科技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金融业的运营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科技力量所改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名词正在从概念走向产品和应用。

比特币价格在近一两年的暴涨让大众认识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区块链,区块链的优势是什么,它目前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它的发展前景怎样、智能合约的含义又是什么?针对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中国金融信息网在其主办的会议“2017新金融发展论坛 科技金融:产业与生态”召开前夕专访了资深区块链专家、格链科技CTO万志涛。

据万志涛介绍,区块链技术不是一个单一技术,它涉及分布式计算、密码学、数据库技术等多个学科分支。区块链从技术上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透明、安全,解决了无中心的信用建立的问题,在金融领域目前已有不少应用。除了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在支付、供应链、票据、资产数字化、征信、资产托管保险、公益捐赠等方面都有了落地的应用。如中信银行与民生银行合作推出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招商银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直联支付系统、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应收款链平台等,这些系统都在高效性、高安全性、高扩展性上得到了验证,在这些基本成熟可用的区块链底层架构上,后续更多的区块链应用项目将涌现。在国外,区块链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支付清算、股权管理和股权交易等方面。

wan

图为杭州格链科技CTO万志涛

基于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薄弱的现实,万志涛所在的格链科技开发了面向农村小额金融服务的田源快链系统,这一系统正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农民的土地确权、资产登记和信贷信息记录等问题,更好地服务农村小额信贷工作。

万志涛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引入金融领域的一大优势就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虽然目前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对昂贵的大型机的依赖性在减弱,但集中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仍然没有明显改变。银行业务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人员、业务的管理也很复杂。区块链的应用将大大降低银行业务系统的复杂性,更加扁平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例如名为Abra的App,已经提供了快速的比特币转账,以及以比特币为媒介的比特币和多种现金之间的换汇和交易,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交易的模式的束缚,跨境支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万志涛认为区块链的商业应用已经开始逐步落地。他认为,在未来一两年内区块链会有大规模的应用,甚至能够触及最为核心的数字货币领域。但他同时认为,必须降低使用区块链的门槛,避免影响用户体验,才能加速应用进程。杭州格链科技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农村金融平台很快就要上线,将以云服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用户可以通过填写表单等同传统的操作方式完成数据上链、查询、发布,用户也可以方便地定制自己的链。

至于很多人讨论的智能合约,万志涛也给出了解读。智能合约形式上是一段能够在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程序。基本过程是制定一份智能合约并得到相关各方确认,以数字化的形式写入区块链中,由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和执行实体,比如说虚拟机,定期检查状态机,整个事务和状态的处理使得智能合约能够准确触发并自动执行,全程透明不可篡改。数字合约和现实世界沟通还需要引入预言机。首次提出智能合约概念的密码学家萨博列出了其在十几个方面的应用,包括身份、贸易、证券、抵押、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目前,智能合约的落地比区块链的落地要少得多,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性和成本。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的执行代价是比较高的。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前景,万志涛认为非常光明。他说,因为区块链技术使得信任关系的建立更为直接和简便,这解决了金融业最基本的问题。在金融领域,未来区块链将会是基础性的技术,可以预见区块链将逐步成为金融业标准化的基础设施。但是,传统金融的中心化机构不会被简单取代,而是会和区块链深度融合,中心会被形式上弱化。整个金融体系会更加扁平化。同时,区块链技术推动了金融的开放性,利益攸关方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自组织其信任关系。基于平等、透明、安全、不可篡改的区块连数据,信息传递、核验、评估可以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而迅速达成

“2017新金融发展论坛”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北经济研究中心、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主办,11月7日在武汉召开。本次论坛将围绕产业与生态探讨科技金融最新发展趋势,为推动新金融的健康发展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建言献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邹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