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变革之路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2月10日17:43分类:动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应用模式的迅速发展,我国在针对个人端的金融科技产品走在了世界前列,很多产品甚至超越了金融发达的欧美国家。然而我国的金融产品,特别是信贷产品,在个人业务端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企业端的应用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融资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解决;在量化领域,鲜少有能做到利用数据和模型,对企业实现秒贷的信贷产品。

市场上融资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以低成本、低风险、快速技术模仿和引进为特征,其产品市场稳定、技术成熟,主要风险来自于经营风险。另一种是知识、智力密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技术、市场风险较高,其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法解决,从而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端的融资不敢下沉到中小企业。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类似,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投资项目预期和成本收益状况信息不对称。作为借款者,中小企业通过对项目进行规划、评估、论证和测算,初步掌握项目潜在的回报情况,而投资者,特别是银行对此情况并不掌握;第二,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贷款后中小企业更容易投资风险大的项目,有损银行的利益;第三,实际盈利能力信息不对称。以上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相应地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失于掌控,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

此外,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企业端信贷量化模型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远超个人端,企业端纯信用的信贷业务存在模型门槛高、技术难度大、跨区域和跨行业的差异化程度大的问题。而市场上从个人端发展而来的、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的本质,还是基于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的信贷模式,其贷款额度偏低,远不能满足中小型企业对资金量的需求。

但是,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特别是在云技术领域,大量中小企业已经加入到了企业数字化的大潮中去。这给企业端信贷业务创造了更多可能,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望通过技术手段得以解决。

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走了不少弯路。为了解决数据真实性的问题,有些金融机构本末倒置,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经营核心数据的获取,转而去追逐相对真实,但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外部数据,比如企业的用电量或用水量。由于获取途径的不同,虽然这些数据相对真实可靠,但它们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是弱相关的关系,无法通过这些数据来直接判断企业的真实还款能力。

与个人端相比,企业端的经营数据存在着天然优势。企业的经营数据间存在很强的勾稽关系,背后还有企业的经营逻辑做支撑,使得企业的核心数据由其日常经营数据“由账及表”天然而成。首先,通过技术手段在企业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企业内部全量的经营数据,以制造企业为例,包括企业的出入库、原材料、存货、成本、销售,以及应收、应付账款等。其次,在ERP系统内,通过系统自动检查各个数据项之间预制的逻辑与勾稽关系,并对各项电子凭证与账目之间的实际关系进行测试,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系统可靠性和经营数据合理性的交叉验证。最后,与企业外部数据相结合,对企业的进销项发票、税收、交易及银行流水等数据,从多维度对企业的核心经营数据进行复核与佐证,完成“由表及账”的系统审计。

一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数据欺诈和舞弊的风险,为银行贷前审批提供信息支撑;二可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核心经营数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避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银行贷后风控能力;三可以通过对ERP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处理,为量化模型的应用铺平道路,使信贷产品“秒贷”成为可能。

虽然企业端的信贷量化模型还存在行业和区域差异性大,模型参数标定复杂的特性,使得企业端信贷量化模型应用的难度大大增高。而且在细分垂直领域,每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差别,使得核心经营数据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从而对量化模型参数的标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里,企业端的信贷量化模型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其对企业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与过去传统的人为判断,或计分卡的模式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信贷组合层面,使得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着企业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金融机构通过融资企业自己提供纸质的财务数据,录入银行信贷系统的方式将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直接打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之间的数字交换通道,同时融入丰富的企业外部数据做支撑,从而彻底解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配以相应的量化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以化解,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方云,前瑞银执行董事,在量化模型,风险管理领域从业20多年,现任用友数法金服首席风险官、副总裁;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项目顾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