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冷思考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14日09:18分类:数字货币

冷静和客观,是财经评论员的基本职业修养,也是凯叔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对热议中的央行数字货币,各界应该支持和鼓励,但却不宜过分炒作。

自从8月份传出消息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后,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连续多月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和论坛的各种讨论分析中必谈的热门话题。

多家媒体欲就这个问题采访,凯叔一般都婉言谢绝,甚至不惜搬出外交辞令“不对假设情况发表评论”,在一些现场问答等推不掉的场合,凯叔只做出非常谨慎的推断和猜测。

有人已经开始热烈讨论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取代微信、支付宝,如何冲击现有商业和银行体系,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仿佛一夜间,央行数字货币化身为“灵丹妙药”。

更有不肖商家,宣称自己和央行在DCEP上合作,甚至有个别机构冒用央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企图进行诈骗和传销。央行不得不连续多次官宣辟谣。

新华视点

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央行数字货币目前还没正式推出,而且其推出“没有时间表”,技术上不一定采用区块链。所有的推论,都基于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后拼凑而成,全部汇聚起来仅有一张表格。

decp

凯叔在多个公开讨论场合,看不下去某些人发表“央行数字货币推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不负责任言论的行为,忍不住提醒大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根源不在于什么形式。而且目前在海外,不管是对于机构还是个人,人民币都已经是电子形式,现钞比例极低,而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的是现钞,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效用不大。再退一步,也许央行数字货币真的能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那也要等央行数字货币在境内推行且成熟后,才有可能涉及境外复杂的环境和法规。

11月12日,在第四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定义数字货币的未来”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既非瞄准跨境支付,也不像“摩根币”一样用于批发资金服务,而是会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先进的电子支付系统提供更多冗余性。

显然央行数字货币不是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会大范围影响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

其实众人这么过度炒作,反而给央行造成原本没必要的压力。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涉及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工程浩大,绝非易事,否则也不会迟迟未推出。

与其期望过高而变为失望,不如保持平常心,说不定还能获得意外惊喜,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对央行数字货币,不妨多一分淡定和严谨。(作者 蔡凯龙)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请标注本文来源与作者署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