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金融科技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罗长青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控制疫情,但国际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各经济体大多采取了“隔离、封锁以及社交控制”等措施,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长期冲击。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已成为保障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

在此次疫情中,金融科技在应对危机、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生态圈保障了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给、破解了老百姓生活难题,也使得各项帮扶企业的纾困优惠政策得以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以及后疫情时代,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在坚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基本原则上,紧扣“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这一主线,加速金融科技发展,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整合金融科技的数据资源,以要素支撑效应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数据等要素市场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2019年上半年,我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为完善金融科技发展的数据基础,应加快信用大数据、交易大数据的智能系统研发,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运用,充分发挥我省在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优势,重点孵化以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为依托的金融数据企业,培育和完善金融大数据产品体系,建立数据产品在收集、存储、利用、转让等方面的市场交易机制和监管机制,以金融大数据的完善推动数字经济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化。

二是构建金融科技的创新体系,以供给优化效应完善数字经济的发展生态。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以及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通信等在内的网络平台,完善金融科技创新的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应大力自主研发以支付、保险、贷款和保理、电子银行、公益众筹、智能投顾、财富管理等为主体的金融科技产品体系,培育在细分市场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还要构建大数据风险监控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实行“穿透式”监管,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监管“防火墙”,保障金融科技创新环境。同时,应以高校为主体,构建金融科技人才的“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为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经济产品服务供给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三是拓展金融科技的产业联通,以动能转换效应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应以金融科技为依托,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农业、商贸流通、旅游、消费、城乡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各类投融资需求——通过金融与产业的广泛联系,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推动各类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促进我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山水是湖南的靓丽名片,生态是湖南的优质资源”,应加强金融科技与生态产业的融合,建立绿色风险补偿机制、绿色产业评估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定价机制,推动绿色经济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应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消费金融功能、提升金融机构效率、增强支付安全性,从而为消费升级、增进人民福祉注入强大力量。

四是创建“农业+金融+科技”模式,以乡村振兴效应弥补数字经济的发展短板。近年来,湖南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特色小镇” “智慧农场”日趋活跃,农村地区信贷、支付、保险、理财需求逐渐旺盛,但是金融供给总体而言仍受到诸多限制。应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基础上探索形成“农业+金融+科技”模式,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联通信息孤岛、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破除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空枷锁”与“信用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与政策”高级研究员,副教授)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