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进入香港 “鲶鱼”效应或搅动市场

新华财经香港5月6日电(记者张欢)4月末,香港首家虚拟银行已经运营一月有余,原本在本世纪初就可能诞生的金融科技商业模式,经过20年的酝酿才进入市场。背后的缘由是香港鉴于实体网点和电子货币形成的高度金融渗透率而将其搁置,但最终却看到了传统银行的发展痛点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广阔金融格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紧锣密鼓地将虚拟银行推入市场,并认为引入虚拟银行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的一个里程碑。

与传统银行如何相处?——刺激行业改变但颠覆任重道远

依据金管局的定义,香港的虚拟银行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电子传送渠道如手机,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业务的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之外,利用科技灵活手段,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零售服务,肩负的是科技创新和普惠使命。

因此,虚拟银行可以让用户享有传统银行尚不具备的新型体验:7x24小时服务,30分钟内获得贷款审批结果,人脸识别远程认证,凭借香港身份证5分钟手机远程开户,手机一站式多币种存款、转账,不设最低账户余额要求,活期存款收获市场普遍水平1000倍的收益(香港传统银行港元活期存款利率为0.001%,众安银行港元活期存款利率为1%)……

这些服务难免让传统银行汗颜。已经获得牌照但尚未营业的WeLab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原局长陈家强谈到,金管局引入虚拟银行就是为了引进新的参与者刺激行业改变,刺激香港传统银行改革,加快推进香港金融科技发展。

“在香港这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中,并不缺乏金融机构,但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覆盖的人群尚有不足,而且传统银行存在实体网点运营成本高企等包袱,虚拟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可以轻装上阵,打破时间、空间、用户财富水平对银行服务的限制。”众安银行首席技术官田丹说。

金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虚拟银行通过推出更便捷的产品,以及更具有吸引力的收益水平,从而吸引客户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可能对现有银行的融资成本构成上行压力,尽管短期影响因为虚拟银行的业务规模尚且有限而仍属缓和,但是长远影响则取决于现有银行会否加快金融科技应用以保持竞争力。

不过成为了虚拟银行,就意味着可以颠覆传统银行吗?答案是任重道远。

虽然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存在痛点,但是在网点遍地开花,除了现金以外的信用卡、八通达卡等电子支付途径也很成熟,以及在市场规模并未如内地庞大的香港,虚拟银行可以轻松进入的市场空间并不是一望无垠。

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下旬香港的银行牌照有163个,在没有颁发目前存在的8个虚拟银行牌照之前,有约20家银行已经在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所以,香港虚拟银行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填补空白的同时,分享传统银行的固有市场。

而这种关系在初期可能会被解读出“价格战”的意味,需要经过逐步发展,与传统银行并购或合作,方可发挥重塑行业操作模式的效应。

众安银行首席执行官许洛圣表示,众安银行基于客户需求和自身资源而选择市场切入点,例如,没有选择房贷领域是因为市场已经成熟稳健,没有突破点,而在港元活期存款领域推出高息收益,则是因为港元存款在香港各币种存款(13万亿港元)总额中占比为50%,市场容量较大,可以作为先期奠定基础的产品。

许洛圣强调,“打价格战不是可持续模式,也不是虚拟银行的目标,虚拟银行的目标是追求客户的满意度,当客户熟悉了虚拟银行的操作和建立了认同感之后,慢慢会促使整体银行体系的操作程序有所改变。”

胜出内地互联网银行?——全牌照和香港国际通道提供可能性

在香港金管局抛出虚拟银行橄榄枝之后,当地企业、内地企业纷纷迎上,尤其是内地企业在8个虚拟银行牌照的持股股东中占比最高。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市场对虚拟银行的兴趣非常浓厚,仍有申请新牌照的强烈意向。

根据金管局的规则,银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从取得虚拟银行牌照的8家公司的股东构成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两大类。科技类股东包括蚂蚁金服、腾讯、小米、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金融类股东包括工行、中行、渣打、平安等老牌金融机构。

传统银行入主虚拟银行是锁定创新领域,科技金融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登上这条船则是看重虚拟银行牌照比内地互联网银行牌照的含金量更高。

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是全功能银行牌照,可以开展银行全套业务,而内地互联网银行目前还没有权限开设功能最全的Ⅰ类账户,无法开展限额以外的现金存取、支付、与非绑定账户转账等业务。因此,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对于科技类公司尤其是非持牌机构结合平台优势,从事互联网+多元化金融业务是点睛之笔,也利于已在金融、科创板块中占据席位的持股企业拉升市场估值。

除了牌照的魅力以外,香港的通道功能同样无可比拟。作为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其金融业务无障碍联通全球,这种环境将成为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壮大业务的重要平台。

“虚拟银行将香港作为落脚点,可以为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大湾区推动金融互联互通的环境中,虚拟银行未来可在跨境支付、理财、投资等领域拥有难得契机。”田丹说。

而一旦香港的虚拟银行进入了大湾区,也就开始了它与内地互联网银行“较量”的重要回合,届时虚拟银行的全牌照和国际化优势将凸显其竞争力,内地的互联网银行或许会承压,或许在倒逼中不断扩围业务类型和服务地域。

技术和业务契机在哪里?——区块链和大湾区是关键入口

虚拟银行是与科技共存亡的事物,也是需要业务体量的市场主体,在既有资源之外,它未来还有契机吗?一定会有,区块链技术和粤港澳大湾区为其提供了难得机遇。

“没有传统银行的服务团队规模,虚拟银行的团队绝大部分是科技人员。”许洛圣告诉记者,作为香港首家正式营业的虚拟银行,众安银行已经应用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而达到“识别你的客户”的安全保障,以及零接触的便捷迅速体验。

不过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行业格局,特别是数字时代带来的大规模金融需求,虚拟银行还需要挖掘新的技术优势进行覆盖。业界观点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是重要抓手。虚拟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提升贸易金融、国际汇兑、商业征信、数字资产等领域的业务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信息透明度,降低业务风险。

加之5G网络时代环境,火币大学院长于佳宁认为,虚拟银行可以着力发展以大数据信息整合为基础、以物联网数据抓取为来源、以人工智能深度分析为手段、以云计算便捷服务为纽带、以区块链数字信用为特征的新型数字金融服务。

据田丹介绍,区块链已经是众安银行的拓展方向,众安银行在区块链领域进行了相应投入,作为唯一一家虚拟银行参与了香港金管局与泰国央行合作的试验项目,此项目旨在推动央行数码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使香港和泰国的参与银行以点对点方式进行资金转拨和外汇交易。

“而且在技术支撑足够的情况下,虚拟银行作为没有实体网点的银行,拓展地域服务范围拥有更大成本优势。”许洛圣说,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众安银行下一步的目标,将会在大湾区庞大的客户群体中发展跨境、跨币种业务。

陈家强认为,鉴于大湾区内关键金融要素的流动仍然受限,监管机制差异性较大,金融服务不尽相同,可以将虚拟银行这类新型金融科技应用作为突破的试点,无论是大湾区的居民还是企业,都有望享受在全球市场运营业务的更加自由便利的金融服务。

田丹谈到,目前香港正在与内地密切沟通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机制,一旦落实,众安银行希望抓住机遇,推出更多新的业务,优化大湾区的金融服务感受。

香港首家虚拟银行何时盈利?——保守估计5年之内

“众安银行正式运行已经满一个月了,客户的反应热烈,对于虚拟银行的接纳度高。预计众安银行可以在5年之内实现收支平衡,我希望可以更快,不希望客户长时间看到自己选择的银行处于亏钱状态。”许洛圣说。

根据4月24日众安银行公布的首月运营报告,虚拟银行的用户群体从18岁至87岁,40岁及以下群体占比最高,比例为70%,占比最高的用户行业为金融,比例为34%,其次为电子通讯、科技。众安银行零售银行主管吴忠豪表示,目前开户数量和存贷业务增速的表现堪称正面,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虚拟银行的用户模式备受欢迎。

吴忠豪透露,众安银行当前推出的活期和定期存款利息参考了市场需求和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未来利息是否持续高水平需要根据市场波动性决定;同时众安银行已经与VISA签署合作协议,正在准备现金存取业务。

许洛圣进一步透露,希望在今年内将银行的产品从存贷汇发展到理财、保险,甚至涵盖非香港市民的金融需求。“在业务稳健的基础上虚拟银行希望融入用户的生活模式,虚拟银行也会与用户共创,不断优化自身的操作,满足用户的潜在期许。”许洛圣说。

就支撑盈利的具体业务领域而言,众安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同业业务都会成为未来盈利的支点,贷款则是盈利的重要一环。

根据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介绍,在首家营运的同时,还有3家虚拟银行正在进行测试,香港的8家虚拟银行会陆续进入市场运作。金管局会与开业的虚拟银行保持沟通,并收集顾客对虚拟银行服务的意见。

业界预判,如果虚拟银行在香港这般市场竞争充分且监管严格的环境中发展良好,其经验也有在中国内地推广的可能性。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