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推进“智慧人大”建设

新华财经北京5月24日电(张威 韩韬 吴丛司)“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AI+’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为各行各业效能提升、转变服务方式提供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指出。

2020年全国两会,刘庆峰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要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智慧人大”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落实减负增效,推动智慧教育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领域的师生减负问题,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刘庆峰指出,“根据科大讯飞承担的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通过35亿次答题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作业中超60%的题目为无效重复练习。”

他表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有效缓解了这个难题。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实现师生减负,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基于此,刘庆峰建议:

1.在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过程中,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师生减负增效,树立全国样板。在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中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并将技术促进减负增效和因材施教作为示范区验收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指标;在成效显著的区域,及时组织全国观摩会和现场会,使得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成果能够更快速度、更高效率的在更广的范围内造福广大师生。

2.鼓励学校和社会应用新技术手段来实施因材施教,推动教育进步,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运营服务上设立多种机制。在保障基础性普惠教育的同时,在政策上允许家长通过自愿付费的方式获得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服务。

3.加大教育领域的新基建投资,将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师生减负和因材施教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专项。

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当前我国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对此,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是补全基层诊疗服务短板,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等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湖北、天津、安徽、云南等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人群排查、宣教和无接触式疫情相关数据的采集,累计服务5900万人次,筛查出伴有发热症状居民3.6万人,流行病学史阳性4.7万人。其中,在防疫主战场武汉市,科大讯飞电话机器人仅用6小时就完成100万居民的筛查随访,提升疫情筛查效率20倍以上。

基于此,刘庆峰建议:

1.复制安徽经验,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推广。建议国家卫健委在安徽省召开“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层应用”现场会,进一步制定相应规划和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安徽经验,启动《2019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试点项目》二期建设,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全国应用推广,全面提升我国基层医疗能力,构建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体系。

2.将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可以极大减轻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实现传统人力无法完成的公共卫生预警和实时排查工作。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大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使得流调工作覆盖人群更广泛、信息收集更及时全面,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从中发现重大传染病的疑似人群,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建议国家卫健委将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慧人大”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现场+远程的办公模式对全国人大创新服务和有效运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两会也首次采用“现场+远程视频”的方式。

基于此,刘庆峰提出以下建议:

1.引入智能语音技术,提升人大办公和代表服务质效。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将语音转成文字并实现字音同步、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将文字读出来便于信息获取。相关技术已在安徽和上海等地方人大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二次会议等数百场会议成功应用。智能语音技术已成为精简高效、深化服务代表工作质量的创新模式。建议充分发挥智能语音技术在简报生成过程中全程记录、音字同步的特点,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人大会议服务和代表参会提质增效,为促进代表间相互借鉴、交流提供智能化手段。

2.增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建议办理工作中的应用,用数字技术服务代表履职工作。建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视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全国人大代表联络专网建设统一的建议办理远程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座谈、调研、意见听取等工作往线上迁移,对沟通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全国基层代表建议办理全过程可跟踪、可追溯,打造阳光、环保、高质、高效的办理环境。

3.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人大立法工作, 提升立法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及法律知识图谱,可以对证据链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判断,并推送关联证据、类似案件和量刑建议,辅助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分析和判断。建议将相关技术应用到人大立法工作。通过构建智慧立法的应用体系,利用人工智能给出相似法律法规的自动检索和呈现,判断拟立法律法规与已有法规之间是否有相互矛盾。辅助各级人大进行立法资料的智能检索、立法征集意见的筛选分析、法律法规的辅助备案审查。减轻立法工作者负担,提升立法效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