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数字人民币 静待破壳的支付界“王者”

新华财经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郝菁 丁雅雯)近期商务部印发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及“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一说法引发了业内的不断讨论。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8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数字人民币仍在封闭测试阶段,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这一表述再次引发公众的好奇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文指出,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行性,尽管我国央行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乃至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数字人民币何时推出及推出后的影响这一话题总是“令人着迷”。

厘清“数字人民币”的概念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8月25日指出,人民银行研发的数字货币现在称之为数字人民币。2017年末,经过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就是所谓的DC/EP的研发。

针对数字人民币的概念,业内有不同的界定,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货币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现钞并行的数字化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一般而言,只有央行发行的、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才是真正的数字货币。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即数字人民币,英文全称为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igital Currency即数字货币,Electronic Payment即电子支付工具。这就清楚的表明了央行人民币的双重属性:首先,它是法定货币,效率等同于人民币现金(纸币或硬币);其次,它是电子支付工具。简单地说,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形式,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对数字货币的“昵称”,从严格的界定看,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电子状态存在的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有效应对推出,将成为国家货币主权意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贯彻。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有着本质区别。

董希淼指出,电子货币主要是指法定货币电子化,例如银行账户电子钱包中的余额可用于网络支付,其强调的是货币形态与现实中的货币不同。而数字货币一般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纸币并行的数字化货币,与纸币有着同等的地位。而虚拟货币的形态一般也是电子的或者数字的,但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因为没有足够的信用进行支撑,虚拟货币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

数字人民币“破壳”后的支付愿景

孙国峰8月25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董希淼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打破支付行业的壁垒,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但央行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除技术限制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不易,用户习惯各有不同,现金与非现金支付手段将长期共存。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的效力完全不是微信和支付宝能够相提并论的。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范围更广。将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应用,用户支付选择将更加丰富,也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也许会出现一种可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人越来越少。

陈文指出,作为移动支付工具,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选择会影响交易记录的更新和访问机制,对于移动支付数据治理结构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智能编码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从四个方面促进数字经济建设发展:一是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支付基础设施并形成数据支持;二是发掘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空间,推动构建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三是强化对数字经济的监管和调控,完善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调控和产业调控;四是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以及金融政策的精准程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郝毅认为,数字人民币构建未来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打破交易壁垒,节约交易成本。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可以有效打破现有的交易壁垒(例如,微信、支付宝交易场景互不支持);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有助于统一支付标准(例如,统一收付款的二维码标准;统一公交、地铁二维码标准等),构建统一标准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因为标准不统一、交易壁垒造成的资源浪费,节约交易成本。

针对央行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专家持有不同意见。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增加了货币的存在形式,主要替代流通中的现金,用于国内小额、零售支付。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不大,目前更不会颠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将增加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但很可能没有市场预期高。”董希淼说。

陈文则认为,对于我国而言,发行数字货币最为值得期待的价值在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推进了许多年,但是实质性的成果仍然相对有限,部分原因在于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仍由美元主导;而DC/EP如果能够运用于跨境支付,有望建立全新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无疑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打开了新的局面。当前一带一路国家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基于DC/EP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无疑将有助于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实现双方共赢。

郝毅分析认为,冬奥场景的应用将是数字人民币海外推广的“突破口”。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应该遵循“境内个人零售—跨境个人零售—跨境贸易和金融结算”的路径。数字货币冬奥场景应用将解决现有以银行卡、外币现金等为代表的境外个人来华消费方式在安全性、交易便利程度方面存在的痛点。同时,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特征,也符合境外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诉求。冬奥会数字货币场景模式将给来华境外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有助于培养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粘性,为未来数字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和金融结算场景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进展如何

展望全球,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有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包括法国、瑞典、沙特、泰国、土耳其、巴哈马、巴巴多斯、乌拉圭等。日前美联储相关人士表示,正在研究“数字货币对支付生态系统、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银行与融资和消费者保护的影响”。

回顾我国情况,中国央行自2014年就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CBDC),走在全球的最前列。随后,央行成立了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数字货币研究所。

此前在2020年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指出,关于数字货币,央行正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但没有公开信息显示CBDC正式发行落地的原定计划时间点。

2020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目前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目前的试点测试,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有消息称,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一些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将在近期完成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安装,工资中部分交通补贴也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7月8日,滴滴方面宣布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

8月3日,央行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提到,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孙国峰8月25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陈文指出,当前透露出来的数字货币测试内容主要是零售支付场景,这与数字货币从研发早期就定位为零售型数字货币一脉相承。但据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9年年底公开演讲时指出,“理论上来讲,央行搞的数字货币也可以为零售服务,但为零售服务又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大家也是非常谨慎的”,因此“央行可能更加注重于批发,在银行之间、在第三方支付之间做好批发而搞一种数字货币”。因此,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最终落地究竟以批发为主还是零售为主仍有待后续观察。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