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纸币、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是一个长期共存和互补的过程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韩婕)央行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在11月11日举办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科技主题论坛上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纸币、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和其他电子支付的手段恐怕会是一个长期共存和互为补充的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及“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这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法律依据。按照官方口径,目前数字人民币推出无时间表,但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在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等前提下,已基本完成系统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也在开展,并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城市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张一锋认为,从历史上货币形态变迁的过程来看,每次都是不断地迭代螺旋式发展,从来没有一蹴而就过,所以今天我们认识到的CBDC(央行数字货币)也可能只代表了数字货币发展过程中间的一段序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纸币、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和其他电子支付的手段恐怕会是一个长期共存和互为补充的过程。

对于目前数字人民币针对零售支付,在目标用户和场景上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很多重合,或将对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可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

对于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何影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启迪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推动作用。张启迪认为,尽管目前来看具体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尚未可知,但是数字货币在便利支付结算方面显然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可以绕开美元支付体系,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张启迪表示,目前全球主要央行虽然对推行数字货币大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然而目前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数字货币作为新兴领域仍有诸多理论问题有待研究。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