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多地两会竞相“官宣” 数字人民币从试点或走向大范围应用

新华财经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韩婕)伴随近期地方两会的相继落幕,数字人民币再度成为高频词。除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外,包括上海市、广东省等在内的多地政府延续2020年趋势,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近期被频频提及,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顶层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已具备充分优势,有望通过打破支付壁垒,进一步提升支付体系效率,或将整合当前我国大小额、农信银、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等八套支付体系,减少现有支付体系下跨机构层层清算环节。数字人民币从试点走向大范围应用的时代或即将到来。

未来或逐渐转移到非零售场景中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多点开花,不仅在深圳、苏州等地进行大规模试点,还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小范围测试。而应用场景也主要集中在日常交易、生活便利、零售等高频小额场景,且在支付模式上,也主要以双离线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为主。

而对于近期各地竞相“官宣”数字人民币下一步规划,金融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苏筱芮认为,2021年数字人民币最新动向或将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苏筱芮表示,一是应用场景丰富,数字人民币除了传统的商超百货,正在向更多场景进行拓展,例如保险购买、物业费缴纳、汽车服务等;二是体验形态多样,除了传统的“扫一扫”,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可以“碰一碰”,测试了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三是试点多线并行,尽管在部分城市未官宣开展活动试点,但已零星出现小规模的场景接入,通过前期准备助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乃至为后续的全国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铺垫。

对于后续是否还有其他应用场景延伸,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零售等高频小额场景逐渐成熟,未来测试的重点或逐渐转移到非零售场景中,如供应链体系、跨境贸易、金融等相关场景。而在功能上,将保留灰度测试、小步迭代的方式进行。至于后续其是否可用于存储、理财产品的买卖及投资品的买卖,甚至广泛地用于国际贸易,刘峰表示,这或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

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

在兴业证券看来,数字人民币或可以通过整合当前我国大小额、农信银、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等八套支付体系形式,减少现有支付体系下跨机构层层清算环节,进一步提升支付体系效率。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相比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具有更高效、更安全的交易结算系统。第三方支付本质上是基于银行账户电子化交易结算,而银行账户电子化交易结算环节较为繁琐,结算完成时间较长,结算效率较低。相较而言,数字人民币交易采取点对点实时结算,省去了中间的对账、复核等环节,交易结算更为便捷。并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参与数字人民币项目,更大的好处在于形成支付交易数据积淀,进而可以推动银行基于这些数据来丰富金融产品,从而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

兴业证券还指出,数字人民币有望打破支付壁垒。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合大于竞。不过,数字人民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在于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的数据信息量,进而影响其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服务能力。此外,数字人民币还将加剧2B商户侧直接竞争,商户议价权或提升,2B端费率或进一步下降。

财信证券认为,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有效补充,银行柜面业务逐步向线上办理转型,在小额支付等业务中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的上述费用,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释放人力和财力资源。同时,由于数字人民币流通需要底层技术支持,银行业务面临升级系统、创新产品等挑战,因此要求银行向金融科技靠拢,提升自身营运能力。

大范围应用时代或将到来

去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包括深圳、苏州、上海等地取得积极进展。而近期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地区也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明确提出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上会商议的一定是中央和地方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议题,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召开之际,各地陆续在会议中定调数字人民币,意味着从政府规划层面,数字人民币或将从试点走向大范围应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联储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表示。

金融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苏筱芮同样认为,“地方两会”频频提及数字人民币,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顶层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已具备充分优势,数字人民币的意义不仅仅是来自央行的数字货币,更承载着以金融科技创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生态圈发展的历史重任。

对于多地两会竞相“官宣”数字人民币下一步方案,李全认为,在已经到来的“十四五”,数字货币将在大众生活和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得到陆续推广和应用,“虽然各地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只是根据各地基本情况而有所区别,最终目标应该是数字货币的全面使用”。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