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财经】数字人民币落地试验又下一城,“央妈红包”会来郑州吗?

新华财经郑州3月4日电 历经数年的研究与设计,由央行信用背书的数字人民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3日零点,成都发放的4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正式落地应用,20多万名中签的个人,从当日零时起至3月19日,可在11000余户指定商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进行消费。

至此,数字人民币已先后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完成落地试验,值得关注的是,中部地区尚无城市加入试点,下一批“央妈红包”会来郑州吗?

无需绑定银行卡,数字人民币在无网、无信号情况下可转账支付

“成都也发数字人民币红包了,什么时候来郑州啊?”曾在成都读过三年研究生的王鹏飞,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老同学晒出数字人民币,既好奇又羡慕。

3月3日零点,成都作为试点城市,发放的4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开始落地应用,一举创下多个全国记录,数字人民币的热度再次被点燃。

从发放金额来看,成都发放4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在目前已试点的城市中系单次金额最高;从红包数量来看,20万份红包也创造了单次红包数量最多的纪录;从报名参与活动抽签的人数来看,两天内共吸引450万人报名,其中有效报名人数达到420万人,远高于其他城市单次报名人数。

如此火爆的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是央行通过顶层设计推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作为纯公共产品,是电子化支付的重要补充,其运营和兑换由央行指定运营机构参与。与其他货币形式相比,数字人民币在松耦合、双离线、匿名可控、币值稳定、国家信用背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数字货币在无网络、无信号的情况下均可完成转账支付,并且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就可以使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是面向公众零费用、具有最高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电子支付方式,主要定位于小额、零售支付,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但不包括购房、购车等相对大额的支付场景,这主要是因为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流通中现金)的替代。

鉴于数字人民币的诸多优势,其在多个试点城市一上线便引发诸多关注,并被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地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支付宝、微信“江湖地位”是否受影响?

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移动支付已充斥于人们的日常消费场景中,为何还要推出数字人民币?

“表面来看,是消费者多了一种支付方式,实际上数字人民币与已有的移动支付有本质区别。”在王军看来,数字人民币代表的是央行的信用,而第三方支付理论上还是一种商业模式,有盈利诉求。

从数字人民币自身的特点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不需要绑定银行卡,且没有网络、没有信号情况下可完成转账支付,这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线支付的安全隐患。“多一种支付方式让消费者多一种选择,有利于支付市场形成有序竞争,提高支付效率。”王军称。

那么,数字人民币全面推行之后,支付宝、微信的“江湖地位”是否会受影响?

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存在一定程度互补关系,有了数字人民币之后,支付宝、微信不再需要绑定各种银行卡,可以将数字人民币直接转入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即可使用,有望改变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之间不能互通转账的割裂状况。此外,支付宝、微信还打通多个第三方服务平台,如缴费服务、社保、理财、酒店出行等,这是数字货币所无法取代的。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或将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王军认为,数字人民的运营与兑换由央行指定银行,这就给参与运营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新机会,包括布局数字钱包的研发与运营、针对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与产品进行创新、挖掘数字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潜力等,进而为商业银行创造了与同业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的新赛道。 

中部地区尚无试点,河南应积极做好战略布局和技术准备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分析,首批试点城市选择深圳、苏州等地,是出于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考量,未来将有更多地区被纳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

就目前而言,中部地区尚没有城市入选,郑州会是第二批入选城市吗?

“无论能否入选,河南都应积极做好战略布局与技术准备。”据王军分析,河南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在人口密度、市场深度、区域宽度、金融厚度等方面具有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的优势,应积极做好相关战略布局与技术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王军认为省内主要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满足人民银行关于指定运营机构的要求,如成熟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完整的零售业务治理体系等,争取进入指定运营机构或内测机构的扩容名单,早日获得入场券,以获得先发优势,享受第一波技术红利。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豫财经】由新华财经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专业财经机构大河财立方联合打造,聚焦最硬核中原财经资讯。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