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产经智库双月论坛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专项行动:如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月21日,长江产经智库双月论坛(第二期)于线上举办,江苏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等政、产、学界专家联合研讨解析。

论坛期间,周毅彪从政府“真抓”“会抓”和企业“真干”“会干”四个层面回答了如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问题。周毅彪说,政府“真抓”,一要真正认识到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价值,二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存在的差距,避免“重大轻小、重外轻私、重招轻育”;政府如何做到“会抓”,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一个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集群特别是产业链的发展,瞄准中高端环节,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掌握在产业链内的话语权。企业“真干”,要做到目标第一、心无旁骛和专注主业;企业怎样算是“会干”,一是相信创新、舍得创新、善于创新,二是重视基于人的企业管理。

刘志彪聚焦如何转变产业政策、管理方式以及经济政策发力的方向,怎样与企业协同配合等方面发表看法。他表示,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是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补链强链尤其要注意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刘志彪说,要转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一是产业政策要从过去的数量速度型赶超让位于质量效益型赶超战略;二是地方政府作为链长协调链主、优化营商环境、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三是完善政策配套以提供市场支持,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四是扶持产业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五是界定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工;六是由单一的财政补贴改为资本市场的信贷支持;七是实施政务服务转型、质量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完善等强链补链措施。

作为企业代表,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研发管理总监汪洋认为,研发是促进公司业务迅速发展的关键,市场趋势、国际风向、国家政策和客户需求,就是企业需要研发解决的行业痛点和卡脖子问题。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晓勇介绍公司的发展经验表示,公司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技术短板弥补,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国际合作、打造服务平台实现融通发展,通过业务系统云端迁移、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改造,并计划通过组织上市、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指出,要靠财富与社会激励驱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一是政策导向不能以大小论英雄;二是技术创新资源要关注国际化人才、并购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三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产业组织关系需要改善;四是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品牌建设;五是要强化企业内部吸收能力,解决产学研痛点。(吴琼)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