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数字化转型下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如何平衡?专家这样说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 当前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社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金融业来说,如何释放数字潜能?在数字化转型中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如何平衡?

在20日晚间举行的以“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为议题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多元,金融风险更为交叉隐秘,用好监管科技是处理好安全和效率关系、稳妥发展金融科技的破题之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同时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金融机构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链条推动创新与变革。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金融机构将约5%的收入投入到信息技术开发中,相较于全球头部综合金融机构10%以上的科技投入,中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已逐步建立并健全,创新监管工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先后有34批130余项“创新测试应用”,取得明显的示范效应,大幅提升了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

范一飞认为,下一步应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伦理治理体系。金融机构要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伦理审查、信息披露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行业组织要研究制定自律公约和行动指南,前瞻研判伦理挑战,及时预警伦理风险,筑牢自律防线;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提高认识,自觉践行科技伦理规范,坚决抵制不良行为。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廷科认为,金融科技和金融数字化近年来一直是金融保险业的重要趋势和实践。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提出了“承保+减损+赋能+理赔”保险新逻辑,以金融科技赋能保险数字化风控,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探索实现多方共赢。

当前,中国工商银行正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更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数字工行。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表示,工商银行将持续提升关键基础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水平,推动建立金融业自主可控转型的良好生态,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加快新基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推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布局科学、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

据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发布了3批22个应用项目,在数量、应用水平、创新程度等方面引领全国。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表示,未来北京将进一步构筑完善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持续巩固深化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优势,兼顾数字金融创新与安全,不断完善更具审慎包容性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试点项目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快试点成果推广应用,完善行业准入和监管规则,建设金融科技监管下乡的监测体系,完善与首都数字金融体系建设相匹配的监管科技、合规科技、风控科技、信用科技、安全科技等“产学研用”的体系,打造全球数字金融监管的高地。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史可]